抗老焦虑,又一波年轻人被割
脸上蹦出的第一条细纹,以及被喊的第一声“阿姨”和“叔叔”,很容易成为压垮当代年轻人情绪的一根稻草。
而给这群精神受损的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的,是越来越活跃在种草平台上的各种家用美容仪。比起去美容院,后者更符合消费意识升级、消费水平降级的大趋势。从国际大牌、到国产新锐品牌,以及一些杂牌,都在这个赛道推陈出新,还打出所谓“科技美容”的新概念,即用美容仪器+护肤品结合的方式。
美容界认为,科技美容对于传统美容护肤,将是“汽车取代马车”的革命,但本质是美容院技术的家用化,集体收割年轻人的抗老焦虑。
#01
抗老的年轻人
做程序开发工作的97后白领女生蓝澜,熬夜加班是常态。每次,皮肤都需要“紧急修复”。但普通的护肤品已经很难给她带来心理安慰,就连每次敷完面膜残留在脸上的精华,都成了她心中的疙瘩,黏腻不说,更是一种浪费。
因为爱笑,法令纹明显加深,再叠加黑眼圈,“害怕变老”开始成为魔咒,萦绕在蓝澜每日紧绷的神经之中。
了解到美容仪可以将敷完面膜残留的精华渗透到皮肤里,蓝澜很是心动。给她普及这种美容知识的是她的同侪。蓝澜发现,几千元一个的家用美容仪,成了最近女生们带动社交场氛围的话题之一。
98年出生的苏玫,今年才25岁。由于从小在海边长大,“显黑”一直困扰着她,大概由于海边紫外线强烈,皮肤也很容易晒伤显老。
每一次与同学合照,苏玫的自卑就会隐隐发作,毕竟社会是以白为美的主流语境。
工作之后,苏玫也开始用越来越贵的抗老精华,一直“毒舌”的母亲也罕见夸奖女儿“变年轻了”。然而这种赞美,对苏玫只形成了要维系、要更美的精神压力。
于是,她也开始将目光锁定几千元一台的美容仪,虽然这会花掉她半月的工资,但她的价值观是:只有自己会真正心疼自己。
古有为永葆青春求仙问道,今有医美护肤让容颜常驻。这句话背后,抓住的正是时下年轻人的抗老焦虑,且年龄越年轻、焦虑越重。
有调查就发现,中国45岁以上的女性对抗衰老问题似乎并不太在意,反而是2、30岁的年轻人更关心抗衰老问题。如何“消除脸上第一条皱纹”的营销广告,往往比“你也可以很美丽”更容易抓住年轻人的软肋与痛点。
一家位于北京的整形美容医院表示,时下,“紧致抗衰”正在取代曾经的“美白亮肤”,成为最受欢迎的项目。
超声炮是市场近期比较主推的热门项目,一次包含面颈眼的超声炮双模式,花费至少在1.3万左右。医院里做过热玛吉、超声炮和欧洲之星Fotona 4D等抗衰老美容项目的青年人中,30岁之下人群正成为消费的主力军。
不过,也有一条暗流,正在和美容医院抢生意,那就是家用美容仪器。
目前,市面上常见的家用美容仪主分为红蓝光治疗仪、脱毛仪、光子仪、射频仪、微电流仪等。
其中,使用RF射频和LED光照的产品,多主打中高端路线,使用声波技术和离子传导技术的多为中低端产品。常见的“热玛吉”、“Fotona 4d”就是射频技术的应用。
图 | LED美容面罩
业内把这种行业趋势称之为“美容院技术的家用化”,相比较去美容院,这种产品还是便宜多了。毕竟不是每个女生,都有那么多钱砸在自己脸上。
#02
家用美容仪20年,新国货平替
“卖疯了。”
今年618期间,只要观察下天猫、抖音等各电商平台发布的家用美容仪产品销售涨幅,很容易获得这样的印象。市场主要品牌销量同比增长,少则几倍、多则数十倍。
在消费不况的当下,家用美容仪正成为拉抬平台消费的一个热点。
一位熟悉美容仪在中国发展历史的业内人士告诉《真故研究室》,这个行业在华发展主要经历了2000年前、2013年、2020年三个阶段。
2000年前后是美容院时代。无论是脱毛、祛斑还是紧致皮肤,消费者都依赖于美容院的大型设备。
这当中,来自欧美、以色列品牌的大型医疗美容设备品牌占据着供应端,当中的品牌包括Cynosure(赛诺秀、美国、1991年成立)、Syneron(赛诺龙、美国、1970年成立)、Lumenis(科医人、美国、1966年成立)、Alma(飞顿、以色列、1999年成立)等。
欧美这些品牌一般诞生于上世纪60-90年代,伴随着它们入华,也带动了国内一批连锁美容机构的发展,比如美莱(1999年成立于成都)、伊美尔(1997年成立于北京)、爱思特(2004年成立于苏州)等。
“这个阶段主要是起到市场教育的目的,消费者对于设备的射频、激光、超声波、红黄蓝光等光电疗法,有了初步认知和消费需求。”上述人士表示。
2013年是家用美容仪开始初次走进国人家庭的阶段。其供应端是来自欧美日的公司相继推出相关产品。比如上世纪80年代,松下公司推出了家用蒸脸仪;21世纪初,美国科莱丽等公司也推出了洁面仪等美容仪器。
在洋码头等海淘平台的带动下,这些家用美容仪逐渐渗透国内市场。它们给中国消费者在美容院之外,多提供了一套美容护肤的选择方案。
这些外资品牌成为目前中国市场的主要玩家。包括YA-MAN雅萌(日本)、Tripollar初普(以色列)、dr.arrivo宙斯(日本)、Foreo(瑞典)、Refa(日本)等,在2020年之前基本上霸榜了美容仪的TOP榜单。
2020年是国产新一代家用美容仪迸发的年代。在大国潮推动下,消费者正在刷新对新一代国货的评价。包括AMIRO觅光(2015年成立于深圳)、Jmoon极萌(2021年成立)、JOVS(2019年成立于深圳)、SEAYEO昔又(2015年成立于北京)、花至(2020年成立于佛山)、OGP(2016年成立于杭州)等国货新势力品牌开始迅速崛起。
与老一代国货美容仪相比,新一代国货美容仪科技感、潮流感大大提升,这来自于背后的创业者基因发生了变化。
比如AMIRO觅光的团队,就来自浙江大学、麻省理工大学、澳洲昆士兰大学,用光电科技来做美容;Jmoon极萌则在中国、韩国设立研发中心;JOVS、SEAYEO昔又等团队高管很多是年轻人,对这一领域有着崭新的思路。
除了国潮助推,伴随对产品技术力的投入,以及年轻创业者熟稔的种草、市场营销玩法,以及性价比优势,新一代国货美容仪很容易抓取到新一代消费者。
此外,这种热潮的背后,还叠加了包括腾讯、小米、真格资本、清流资本等资本加持。
仅2021年,国产家用美容仪相关融资就达11起。全行业都在“资本助推和快速做出头部”的创业氛围下积极迭代,成就了目前这一市场的热度。
当然也应该看到,国际大牌也没有放弃这个市场。
2022年7月,欧莱雅旗下高端品牌兰蔻,在欧洲科技行业展会Viva Technology发布了旨在淡化细纹的LED光疗美容仪。
而在此之前,Dior也宣布与法国照明创新公司Lucibel独家合作,推出 LED面具技术,据称相较市场平均水平有20 倍功效,价格更是高达3150欧元(大约2.47万元人民币)。
天猫美妆线负责人告诉《真故研究室》,这一市场肯定是分层化的。不同价格段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。
据天猫监测,以新锐白领为代表的年轻女性购买的产品价格带在2000-4000元之间,以资深白领、精致妈妈为代表的女性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价格带在4000元以上。
#03
也存乱象,国家出手
对于家用美容仪,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不是铁板一块。在很多人眼中,这个行业水很深、围绕“是不是智商税”的争论从没有停息过。
只要翻阅黑猫投诉,被家用美容仪“整坏脸”的不在少数,从烫伤皮肤、到留下疤痕,还未抗老,脸先垮掉。还有的消费者买后不久,发现家用美容仪能量低,效果相对弱,需要长期坚持使用才有效果,随即就将其挂上闲鱼,这也会影响消费者复购的积极性。
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。供给端来看,市场鱼龙混杂,卖噱头的也不少。虽然打着国潮新货,但真正含金量有多少,离消费者完全认知存在信息壁垒;当然也有消费者自身使用上的问题。
针对各类市场风险,为了规范行业发展,2022年4月,国家药监局将射频美容仪产品纳入 III 类医疗器械管理。
第三类医疗器械具有较高风险,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,国家药监局给予产品两年的过渡期时间。自 2024 年 4 月 1 日起,射频治疗仪、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如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,将不得生产、进口和销售。
行业人士评价,这意味着,家用美容仪将由野蛮生长期进入规范期发展阶段,红利将属于那些持证上岗的品牌。
一些国产品牌在接受《真故研究室》书面对话时表示,美容仪产品的专业化和安全性,将左右这一市场发展的健康性。如果不能提供这两项要素,消费者将紧闭对这个行业的大门。因而主管机关的相关政策,肯定是利于行业中长期发展的。
行业数据显示,我国家用美容仪市场总体还是属于一个小而快速发展的市场,新品牌的成长机会很多。
2021年中国家用美容仪市场渗透率为2.14%。与之相比,日本2020年的美容仪行业的渗透率为11%,美国为20.0%,韩国为6%。这意味着,中国家用美容仪行业仍存在较大的渗透空间。
目前这一波热潮,也让天猫、抖音等平台持续投入力度去进行品类的引导与运营。比如天猫就上线了一个安全+功效认证的打标产品,针对符合国家推荐标准以及可以提供SGS等功效认证的产品进行力推。抖音也在短视频种草上加大力度和市场教育。
有声音认为,家用美容仪市场,抓住了女性消费者“升级美容术”+“尽量高性价比消费”两个心理,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刚需行业,但发展潜力被看好。
只不过,摆在行业创业者面前最大的问题是,别让年轻人对这一行业的信任信心,老得那么快。